开发个微信小程序要20万?争做风口上飞翔的猪
发布时间: 2017-05-26 08:38 作者: 微商货源网
“互联网搜索起步时没在百度上做搜索排名,电商起步时没做淘宝,社交兴起时没玩微博营销,公众号自媒体最热时没做微商,你错过了互联网的四大商业红利时期,现在微信小程序来了,你还要错过吗?”以上就是网络营销服务商们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给你灌输的洗脑神汤。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收到一些参加微信小程序的普及推广会的邀请,说是重点解决“传统企业出路”问题。根据个人经验,这种看似站在政府高度层面“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的会议,一般都是个营销会。不过,抱着对微信小程序多了解一些的愿望,我还是去参加了会议。
本以为在会上至少可以了解一些微信小程序具体应用的情况,可是一看宣讲嘉宾,却有点诧异:这不是上次在“XX好项目”上的做融资宣讲评审的老师吗?一个做金融的FA来讲互联网应用?看来,这位老师很善于给企业老板讲解各种“企业问题”。果不出我所料,这位老师的讲演倒是不错,以各种生动的案例和雄辩的口才论证总结了互联网发展新趋势、以及微信小程序将来的宏图愿景。不过小程序的具体功能和应用却一句没讲。最后总结的一个概念就是:大家赶快抢注开发小程序吧!先抢先得排名在先!现场签约特惠!一年19800,买两年送一年!但是你想做还要先通过审核,看你的行业,要符合他们“扶植优秀企业”的条件,业务人员一对一紧盯,刷卡、点钞机都伺候着。。一股浓浓的营销风扑面而来!
有关微信小程序的会议,我还真不止参加了这一个,本来指望能从不同渠道多了解一些,可是发现会议形式流程都是一个模板,看来是被套路了。后来有人再邀请,我就说会议参加过了,你直接报价吧。问我什么行业,要什么功能?我说可以参考我们网站。过一两天又找我报价,一张口说定制开发,要20万。
(引自西乔的漫画)
经验告诉我,很多网络应用程序,一开始总是价格不菲,而且还搭着某些风口概念的车。远的不说,2012年微信推出公众号后,就不断有人来推销“微官网”,即微信公众号里链接的手机版网站,几个页面,功能看似很简单,价格却比同类PC网站贵很多。事实上他们不过是“微盟”的代理商,专门针对微信端口的开发的程序组件,模块化售卖。
2015年,O2O概念风生水起,做O2O的企业很多,就出现很多专业搭建O2O平台的网络营销服务公司,我们也是那一批创业的,没有自己的开发人员,找外包,开始获得的报价就是20万起。我不信这个邪,多方询价,最后最少3-6万。我再努一把力,自己设计UI,全部定制,外包程序员开发后台,自己测试,自己注册域名备案租服务器等,奋战2个多月,最后花了1万多元搞出来了。
2016年参加过一个会议,也是互联网+名义的所谓中国成长企业发展高峰论坛。说了半天就是号召大家以行业名义抢注APP名称,最后落地还是开发个所谓APP平台,把同行业商户信息加进去,就可以让商户交钱赚排名广告费?这真是忽悠那些完全不懂互联网的人。
我不是程序猿,说实话,对于程序开发,我是门外汉。我还真的不好说开发个微信小程序20万算不算贵。可能要看具体功能需求,还有开发的方式。总有人给我们算成本账:开发一个实用程序要组建一个高端IT团队,包括:项目经理、UI设计 、前端开发、后端开发及系统架构、测试兼维护部署等这一组人马,薪资成本加起来至少10W+!
那么这个19800是个什么呢?从他们提供的一个功能表上来看。列表一大堆,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商城。感觉这种商城基本和以前的微店微商模板类似,让广大做小生意的人在网上能开个铺,只不过现在的接口在微信小程序上。目前代理开发公司应该有一些可视化的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组合功能及效果。但是我需要的是多商户管理,可能超出了他们现有的模块功能,也许需要真正开发定制的程序,具体多少内容工作他们也没费功夫考虑,报价20万起总是没错的。
很多小程序的开发多在于服务商的炒作和商户的跟风。以目前的状态,个人觉得小程序的发展定位似乎并不明朗,到底是为商家带来客户的强大应用,还是仅为用户带来便利的实用工具?很多商户并未搞明白,但这关系到商户小程序流量的主要入口和商家如何运营小程序的问题。
相对APP,小程序在功能、传播、分发渠道、安全风险等各方面都有诸多条件限制,目前看似小程序的应用主要定位于线下场景,是一个即时应用的实用工具。那么所谓推广引流似乎成了一个伪命题,对于那些跟风的急功近利的商家期望的红利可能会落空。最近又有说小程序开始被嫌弃了?无利不起早,也许微信本来就只是提供个接口和平台,却引来多少人想搭借这个平台上位。而腾讯官方又不可能把小程序的真实意图和发展定位公之于众,只剩下聒噪的网络服务商在到处鼓吹和忽悠,搞得大家现在都不知道要怎样对待它了。可能未来微信小程序还是需要在企业及终端用户间找到平衡点,如何引导企业有价值的开发和应用,让大家都受益才是自己最终受益的良策。
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和普及,使这个时代变化特别快。总是有各种风口,带着大家去争抢红利。很多人其实惯于以宏观趋势的名义,去忽悠哪些不懂互联网的传统企业,使之成为盲目的跟风者,从中多快好省地牟取一时暴利。其实,不管做什么行业,都应不断学习跟进,客观深入地正确了解互联网应用,扎实地做好自己核心的价值才是王道。你真相信凭借个风口,猪就能飞起来?风过去了呢?地上躺着的,全是那些想飞的猪。